参观
参观信息
票务
会员
团体
商店与书店
展览
UCCA北京
UCCA沙丘
UCCA Edge
UCCA陶
UCCA Offsite
项目
公共实践
出版物
档案
图书馆
尤伦斯艺术基金会
在线购票
成为会员
支持我们
加入我们
关于我们
UCCA北京
今日闭馆,
UCCA沙丘
今日闭馆,
UCCA Edge
今日闭馆,
UCCA陶
今日闭馆,
EN
在线购票
成为会员
在线购票
成为会员
EN
返回
语音导览
安迪·沃霍尔1928年8月6日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原名安德鲁·沃霍拉。匹兹堡是一个大量生产钢铁的工业重镇,街道常常被烟雾笼罩。沃霍尔出生在一个来自当今斯洛伐克的喀尔巴阡—卢森尼亚的移民家庭,是三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他们一家虔诚地信仰拜占庭天主教,每周日都去教堂礼拜。他的父亲安德烈是一名搬家工人,母亲朱莉娅则从事家政清洁工作,同时挨家挨户地贩卖手工艺品补贴家用。尽管工薪家庭的收入微薄,但父亲安德烈在家庭开销上十分节俭。他很早就笃定,儿子沃霍尔是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安德烈在沃霍尔只有13岁时就离世了,但当时家里的积蓄已经足够把沃霍尔送进大学。沃霍尔在奥克兰南部边缘的中产阶级社区长大,这为他接受卡内基学院的艺术教育提供了便利。即便如此,沃霍尔日后很少谈及他在匹兹堡的成长经历,回乡次数屈指可数,并经常对记者谎报他的出生地。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沃霍尔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傲人的艺术天赋,他的天赋也得到了家人和老师认可。在家乡匹兹堡的福尔摩斯小学,课程安排深受20世纪初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涵盖了基础的艺术课程。对于时常连玩具甚至收音机都负担不起的拮据家庭而言,“艺术”是母亲朱莉娅·沃霍拉滋养孩子好奇心的最佳选择。8岁时,一场严重的风湿热让沃霍尔卧床数周,并在随后多年间持续被并发症困扰。少年沃霍尔不得不常年待在室内,母亲也建议他避免激烈的室外运动。为了给自己找乐子,沃霍尔开始沉浸于给填色书上色或是临摹漫画书这类带有艺术创造色彩的活动,这些童年趣味也能在他最初的波普创作中略见一斑。也是从这个时期起,他开始使用家里的相机,在哥哥为他在地下室搭建的暗房中探索冲洗照片的乐趣。沃霍尔还是一个狂热的电影迷,常常通过为邻居们画肖像来赚取电影票钱,甚至偷偷溜进影院。后来,朱莉娅给儿子买了一台家用投影仪,这个当时的先进科技产品对沃霍尔一家而言可谓奢侈品。最终,沃霍尔凭借过人的天赋被卡内基学院录取,接受系统的艺术训练。在卡内基学院中,沃霍尔还接触到众多博物馆与文化机构的艺术收藏,受到不同门类的古典艺术熏陶。这些场馆还不时举办巡回展览,让沃霍尔有机会领略到从文艺复兴大师到毕加索——他最钟情的艺术家之一——的艺术魅力。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十几岁时的沃霍尔就读于申利高中,在那里,他的艺术天赋更加凸显。少年沃霍尔的生活略显孤独,柔弱的举止使他与周遭的同龄人格格不入。少数几个与他亲近的朋友也通常是同样被孤立的局外人。也是在这个时期起,沃霍尔开始对自己糟糕的皮肤产生严重的焦虑,困扰了他的一生。高中时的沃霍尔是个成绩总是高于平均水准的优等生,尽管最终并未因为醉心学术出名。当时学校有一个项目,确保那些有前途的学生们在参加二战之前顺利升入大学。沃霍尔是项目的受益者,在十六岁时高中毕业。他申请了卡内基理工学院,成为了家中第一个上大学的人。沃霍尔主修图像设计,这个更名调整后的专业追随了包豪斯的传统,打破了纯艺术和实用艺术之间的壁垒。有一门课给这位开始崭露头角的艺术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巴尔科姆·格林教授的“艺术与文明”,这门课探讨了艺术在不同时间和地域承载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这在仍由现代主义主导的当时早早为沃霍尔注入一针后现代主义强心剂。然而,一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沃霍尔在大一结束后差点被退学,因为他在学校必修的人文课程中表现不佳,糟糕的写实绘画技巧也被几位教授诟病。他因此必须参加课后补习班,并在暑假期间创作更多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的质量将决定他是否能留在学院里。描绘哥哥农用卡车的画作最终挽救了他的学业,甚至为他赢得了一个小奖项。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沃霍尔的父亲在其童年时期大多是缺席的,因为他是一位体力劳动者,常常离家数周去往全国各地的建筑工地工作。母亲朱莉娅(原名扎瓦基)承担了大部分的抚养责任,正因如此沃霍尔从小就对母亲格外依恋。母亲对他艺术才华的培养也是功不可没。当年轻的朱莉娅还居住在欧洲的时候,她在大家眼中就是一位勇敢聪慧的女性,村庄里原本传统上由男性负责的工作——例如为房屋进行装饰涂色,或者加入教堂合唱队——她都样样在行。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她将自己古灵精怪的审美传给了儿子。移居美国之后,她继续发挥着她的艺术才华,并以此为家庭增加额外的收入,例如将黄桃罐头改制成金属花束,然后挨家挨户地推销。一些学者认为这样的家庭氛围与业余艺术品的制作经历,影响到了之后沃霍尔的金宝汤罐头绘画。母亲从小就鼓励沃霍尔的艺术爱好,尽管家庭经济状况不佳,还是用微薄的收入为孩子购买绘画材料。1949年沃霍尔搬到纽约不久之后,朱莉娅也搬到家中,一直到她1972年去世前母子俩基本上都居住在一起。这段时期,沃霍尔不时与母亲合作,将她充满装饰性的花体字运用到自己的商业插画之中,甚至曾经拍摄了一部以她为主演的影片。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沃霍尔艺术生涯中最不为人熟悉的阶段,就是他在五十年代的商业插画创作。1949年初到纽约时,他的身上只有两百美元。他立即开始挨个联系各个机构的艺术总监,希望他的作品集能够得到赏识。他的风格引起了《魅力》杂志艺术总监的注意,很快拿到了第一个插画委托。随后,沃霍尔的插画订单源源不断。当时,广告行业刚刚开始意识到大胆夸张的图像所蕴含的能量,也为新一代的插画师指明了方向。而沃霍尔的艺术坚持与他充满戏剧性的坎普风格使他很快脱颖而出。他收到了一系列委托,包括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专辑封面、《哈泼斯杂志》的插画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广告图。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也许是他从1955年起为著名鞋履品牌“I·米勒”所做的设计。沃霍尔极为夸张又充满女性魅力的线条与这个品牌全新的抓人眼球的高调营销策略一拍即合。这些广告图被刊登在《纽约时报》上,沃霍尔因此名利双收。他成为了“鞋业达芬奇”,并继续绘画鞋类广告长达数年之久。沃霍尔在绘制商业插图时使用了涂印技术,一种将一张纸压在另一张纸上来转印墨水的基本印刷技法,不仅能让他画出醒目、不连贯的轮廓,更让他得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不同的版本。这也许就是沃霍尔后来运用的丝网印刷以及其他机械创作技巧的源头。五十年代起,沃霍尔为邦威特百货公司设计了一系列展示橱窗。到六十年代初,沃霍尔的橱窗设计已经有了鲜明的个人风格,通常将放大的漫画图像和商业广告融合在一起展示,尽管这些陈设不是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呈现,也可以被视为安迪·沃霍尔最早的波普画作。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1964年,沃霍尔的新工作室在纽约47街落成,这座声名显赫的“银色工厂”日后成为了纽约炙手可热的文化地标。沃霍尔以别有趣味的拍摄方式记录下工厂的访客,这些独特的动态肖像构成了“试镜”系列影片。沃霍尔首先将镜头对准了自己的助手杰拉德·马兰加,这位年轻人同时也是一位颇有抱负的诗人,他想从这些静帧图像中挑选一张作为自己诗集里的肖像。坐在镜头前的马兰加给沃霍尔带来了灵感,他发现成片中削弱背景的静态画面非常具有吸引力。
“试镜”系列因而特意采用了极简的构图。沃霍尔要求每位主角盯着面前的宝莱克斯摄影机,在2分45秒的拍摄时间内尽可能保持不动。通常情况下只有被拍摄者与摄影机独处一室,有一些人选择在镜头前表现得更加活跃,一些人则忍不住发笑,诗人安妮·布坎南难以长时间保持不眨眼以致眼泪滚落脸颊的一幕也为人津津乐道。沃霍尔最终将这些胶片慢速播放成为4分钟的影片,细微的动态被捕捉放大,营造出短暂失真的效果。这些影片的观看体验也略显诡异,观众在拉长的时间里凝视镜头中的双眼,体味到不同程度上的亲密与不适。沃霍尔总共创作了约500部这样的“试镜”作品。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1982年10月,沃霍尔在社交名流、艺术藏家萧永丰的邀请下到访香港,参加其私人会所I-Club的开幕,随后短暂游览北京两日。艺术商杰弗瑞·戴奇作为萧永丰当时的艺术顾问帮助他建立起一批包括沃霍尔作品在内的当代艺术收藏,并促成二人相识。沃霍尔在朋友兼摄影师克里斯托弗·马科斯以及其他朋友的陪伴下在会所的开幕派对上与香港的文化精英打成一片。事实上,沃霍尔此次香港之行的确带有商业目的,他希望通过萧永丰结交香港权贵,接收肖像画订单。然而沃霍尔当时未能尽兴而归,注重隐私的香港富商们并不想在同伴、朋友面前公开委托沃霍尔画像。不过他的这次旅行最终没有白费,因为许多香港名流日后造访纽约时都曾联系他订购艺术品。在香港停留数日后,沃霍尔一行飞往北京。1982年的北京并未使沃霍尔感到惊艳,甚至稍显乏味。他们游览了长城、故宫、各种市场等旅游景点,拍摄了一系列照片。但是沃霍尔显然并不是一个观光爱好者,他更想要体验北京的夜生活,寻觅酒吧夜店,虽然他们能够找到的,不过寥寥数家台球厅而已。值得一提的是,沃霍尔在一位传统国画教授的接待下参观了一所市中心的艺术院校,很有可能是当时中央美院位于王府井的旧址。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银色工厂”最开始被简单地称作 “工厂”,位于曼哈顿中城东47街231号4层。沃霍尔此前的工作室在1963年底被挂牌出售,他本人曾试图购回,但因出价太低而错失了机会。在这之后,沃霍尔和他的助手杰拉德·马兰加不得不花费数周时间,走遍整个城市寻找合适的新空间。当他在1964年1月找到这个宽敞的厂房时,整个空间的状况堪忧,不仅没有灯光,墙皮四处剥落,水泥地板上还有不少裂缝。 而且当时的中城并不是一个热闹的商业区,远离下城的艺术聚落,可谓文化沙漠。但是沃霍尔看到了这个空间的潜质,致力于将这里打造成为艺术中心以及真正意义上的地标。名称中的“银色”其实是沃霍尔用来掩盖建筑老旧的办法。1963年,沃霍尔参加了即将成为超级明星的比利·内姆的剪发派对。他看到内姆的公寓全部装修成了银色,从墙壁到天花板,从浴缸到餐具,整间屋子不是被锡纸覆盖就是被喷上了银色喷漆。沃霍尔于是让内姆把新工作室也装饰成这个风格,尽管刚开始有点犹豫,内姆最后还是欣然同意,因为他很喜欢这个将破旧建筑用银色包裹起来的概念。工作室甚至连窗口都被锡纸包裹着,整个空间就像一个闪光的洞穴。取名“工厂”则是因为这里之前曾是一家制帽工厂。尽管工作室并不是因为沃霍尔的创作方式而得名,这里确实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工厂”——这里变成了一个有着工业制造规模的艺术生产中心,艺术家和他的助理们在这里同时制作大量的丝网画、摄影、雕塑以及电影。此后,“工厂”在曼哈顿城区曾历经多次搬迁。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身为一个同性恋者,生活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沃霍尔的同性取向曾是他生活和艺术的驱动力,但这一点往往被大众所忽视,直到最近才引起更多关注。沃霍尔从小身体柔弱,从不参与体育运动和其他被认为属于男孩子的娱乐,而更喜欢拿起画笔或者看起来有些女孩子气的活动打发时间。高中时期的沃霍尔常被同龄人孤立,艺术成为了他的避风港。搬到纽约后,沃霍尔很快融入了那里的同性恋群体。
尤其是在沃霍尔年轻时,在匹兹堡甚至纽约坦诚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可能会受到攻击或者警察的骚扰。虽然沃霍尔从未公开出柜过,但他在公众面前经常表现出一种酷儿气质。沃霍尔对于“坎普”潮流的感知力也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帮助。他的商业作品因其不加掩饰的女性化风格备受赞誉,而他的波普作品也与抽象表现主义中令人不适的大男子主义唱了反调。
不同于大家所想象的,沃霍尔一生中其实有过很多次恋情。形形色色的年轻貌美的男子频繁出入于银色工厂。同性恋群体间的情谊也帮助了他的艺术事业:从四、五十年代聘请他设计展示橱窗的百货商店经理,到他电影中的众多LGBT演员,与沃霍尔共事过的许多人都来自这个群体。《沉睡》,这部可能是沃霍尔最出名的电影,就是直接以他的男友约翰·焦尔诺为灵感创作的。焦尔诺常常酗酒,而沃霍尔则经常服用安非他命。当沃霍尔通宵达旦地工作时,乔诺总是在醉酒后陷入沉睡之中。于是沃霍尔开始在晚上观察他,并对这种长时间不间断的人物观察感到十分着迷。同性恋主题是他作品中一贯的主线,从早期的情色绘画,到之后更公开的带有同性情欲的艺术作品,一些大尺度的电影作品甚至惊动了纽约警察局来搜查他的工作室。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1960年代中期,随着沃霍尔在“银色工厂”的电影拍摄规模日渐扩大,越来越多的朋友、演员、合作者以及其他领域往来的人在工作室出入。所谓的“超级明星”是来自沃霍尔工作室的表演团队,从故事片到实验电影,他们是不同类型影片的主角。除了出演沃霍尔的作品,“超级明星”们也构成了沃霍尔的社交圈子,陪他出入各种场合。不过表演天赋显然并不是“超级明星”的重要衡量标准,这个名称其实颇具讽刺意味,因为出演古怪的实验电影完全不是一条通往好莱坞名望的正道,而且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最多也就只能被称得上是小有名气。这些人物大都稀奇古怪并且受到社会的排挤,他们被沃霍尔的圈子所吸引,然后因为自身的古怪特质而被搬上荧幕。这些古怪的特质也带来了圈子内部的争吵与矛盾,因为每个人都想成为头牌明星。简·霍尔泽,也被称为“宝贝简”,通常被认为是第一位超级明星,尽管她很快被伊迪 · 塞奇威克所代替,伊迪也许是这些人之中最出名的。因为不休止的派对、精神压力以及社交矛盾,沃霍尔更换超级明星的频率越来越高,甚至曾评论他认为这些演员都是可以互换的。知名度最高的超级明星包括泰勒·米德、乌尔特拉·维奥莱特、英格丽德·超级明星、布里吉德·柏林等等。沃霍尔在1968年遭到枪击之后,渐渐收紧了出入工作室的门禁,“超级明星”的时代也逐渐落幕。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尽管提及沃霍尔,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波普画作,但他其实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全才艺术家。他的艺术实践涵盖雕塑、电影、摄影,甚至人至中年跨行成为一名音乐制作人。沃霍尔并没有任何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即便他的母亲曾是唱诗班一员。也许是希望能将他的波普美学推向尽可能多的领域,在六十年代中期,沃霍尔就已经在考虑如何将乐队演奏融入他的银色工厂。1966年,沃霍尔在Café Bizarre第一次看到摇滚乐队“地下丝绒”的演出。他们的音乐以尖锐刺耳的不和谐著称,很多观众甚至怀疑他们到底会不会演奏乐器。沃霍尔则立刻被他们的低保真音乐审美所吸引,第二天就签下了这只乐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沃霍尔为他们安排了多场演出并制作了他们的第一张专辑。然而,这种合作关系并没有持续多久。沃霍尔开始对代理乐队感到厌烦,乐队成员们也认为他对乐队管理不善。1967年6月,地下丝绒与沃霍尔分道扬镳。
这并不是沃霍尔与音乐人的唯一一次合作。沃霍尔曾多次收到专辑封面的设计委托,合作歌手包括艾瑞莎·富兰克林、戴安娜·罗斯、丽莎·明尼里和约翰·列侬。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故事发生在1969年春天,滚石乐队的米克·贾格尔找到沃霍尔,想要委托他为滚石乐队1971年的专辑《小偷小摸》设计封面。沃霍尔的设计十分大胆:专辑上印着一张穿着牛仔裤的男人照片,裤子上的拉链随时等待被拉开。1984年,在沃霍尔为MTV制作电视节目的时候,他还担任了摇滚乐队汽车合唱团的单曲“再次问候”音乐录影带的导演。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在使用绘画装置作为他的橱窗展示作品的一部分之后,沃霍尔开始将这些主题和技法运用到全新的、纯粹波普艺术作品中。1961年下半年,他以一些耳熟能详的角色为主题创作了一组手绘作品,包括了超人、大力水手、蝙蝠侠等等。但这种围绕漫画题材的创作并没有持续很久,或至少起初时是如此。在参观声名赫赫的利奥·卡斯特里画廊时,沃霍尔看到了他们最新代理的艺术家之一,罗伊·利希滕斯坦的作品。据说,当沃霍尔发现有人比他更早利用漫画创作波普艺术时,他感到很沮丧。于是他开始寻找新的主题和绘画模式。这一时期的一幅著名作品中,沃霍尔刻意使用了粗糙的手绘风格,用墨点和阴影线涂抹出可乐瓶。不过,在与几个朋友和同事讨论过后,沃霍尔决定放弃这种脏乱的风格,转而创作类似广告效果的光鲜亮丽的图像。到这一年年底,沃霍尔已经积累了足够多风格各异的作品,吸引众多艺术爱好者定期到他的工作室参观。而下一个挑战是找到一个愿意出售这些作品的画廊。虽然纽约的画廊将他拒之门外,但转年秋天,洛杉矶费鲁斯画廊的老板们给了沃霍尔希望,金宝汤系列作品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初沃霍尔还有些犹豫,但当老板告诉他很多名人时常光顾他们的画廊时,沃霍尔动心了,显然,他被骗了。沃霍尔的首次画廊个展,在1962年7月开幕。巧合的是,就在这次展览之前,沃霍尔创作出了他最具突破性的艺术品之一,巨大的画布被两百张完全一样的一美元钞票铺满,这也是他首次尝试丝网印刷。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沃霍尔曾称,他对金宝汤这一主题的兴趣源于他的童年,当时他的家人几乎每天都吃这种食物。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这可能是沃霍尔在为自己的经历添油加醋。20世纪30年代,仍然被认为是一种奢侈食物的汤罐头显然不太可能经常出现在来自工人阶层的沃霍拉一家的餐桌上。然而到了六十年代,这种汤罐头打入普通中产阶级餐饮市场,随着新型大众传媒和电视广告的出现,变得无处不在。它成为了一个象征,所代表的简单便捷的生活体验使几乎每一个美国人都感到亲切,这也正是这个品牌吸引沃霍尔的原因。传闻有一天,两个朋友来拜访沃霍尔,沃霍尔沮丧地抱怨到,罗伊·利希滕斯坦已经靠漫画作品名声大噪,而这正是自己一直在做的波普艺术。沃霍尔向他的朋友们寻求新的灵感。一人提议称,关键是要找到大家耳熟能详的标志,一个“像金宝汤那样的东西”。第二天,沃霍尔的家里就摆满了所有口味的金宝汤产品。第二年,当一个潜在艺术品商登门拜访时,沃霍尔告诉他,这些汤罐头是肖像画,是人类主体和商业产品的典型融合。那年春天,他总共创作了32幅不同口味的金宝汤罐头画。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1962年夏天,沃霍尔正忙于筹备他在纽约的首次波普艺术作品个展。虽然他早已利用漫画和商业产品进行波普主题创作,但这一年沃霍尔的波普实践有了一个显著转变,他开始使用丝网印刷技术。丝网印刷使沃霍尔能够快速、大量地制作充满光泽,富有戏剧性的图像,正如他一位助手所描述的那样,“产生干净的、塑料般的图像效果”。沃霍尔进行了很多丝网印刷实验,包括把一张伊丽莎白·泰勒头像的公关照片放大到丝网印刷画布上,使这位女星转变成为一个商业产品,打上了沃霍尔的烙印。据我们所知,这是沃霍尔的第一幅丝网印刷肖像。
但显然这次纽约个展的丝网印刷作品中,有一位绝对主角,那就是玛丽莲·梦露。半数以上的丝网印刷画布上出现了这位魅力女神的身影,在一件大尺幅双联画中,梦露的头像被复制了100次。观众进入展厅第一眼看到的是展览入口处的另一幅著名作品。一块巨大的金色画布中央印着小小的梦露像,仿佛闪烁着宗教圣光。沃霍尔画作中的梦露形象来自这位女明星为电影《飞瀑怒潮》所拍摄的一张宣传剧照。沃霍尔选择梦露作为描绘主题很难称得上眼光独特——在20世纪50年代,许多文艺从业者都为玛丽莲·梦露热感到痴迷,其他波普艺术家也在他们的作品中探索了这位标志性巨星的再创作可能性。尽管沃霍尔对梦露的兴趣无疑是出于美学意义上的选择,但也饱含着他的个人色彩。这位波普艺术家是个狂热影迷,而梦露在1962年8月的悲剧离世激发了他创作这套丝网印刷作品的灵感。沃霍尔后来指出,这套作品也可以归于他随后一年创作的沉痛的“死亡与灾难”系列之中。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沃霍尔一生都信奉宗教,尽管有时这点并不明显。他成长在拜占庭天主教家庭,宗教习俗和仪式与当时在匹兹堡移民中更常见的罗马天主教有很大的不同。也许宗教带来的影响,更多的是让他意识到自己与同龄人之间的差异。沃霍尔似乎一直都保持着去教堂的习惯,虽然也只是断断续续。一些报道称,他在50、60年代几乎从未参加过教堂礼拜,但在1968年差点被谋杀后,他决定再次回归宗教。即便如此,他与宗教信仰之间的联系与他生活中的许多其他方面一样难以捉摸。他经常在周日去教堂礼拜,但一般只停留5到10分钟,似乎建筑的美学和盛大的仪式更能引起他的兴趣。尽管他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堂仪式心存敬畏,但是一旦被问起是否信仰宗教,甚至是否相信上帝这样的问题时,沃霍尔经常会给出模棱两可的答案。而且显然,他夜夜笙歌的生活方式和离经叛道的艺术创作也很难与一个虔诚的信徒相提并论。沃霍尔同时还被各种各样的迷信和新纪元灵性所吸引,比如相信疗愈水晶可以治病,这让他的宗教信仰更加复杂。尽管沃霍尔与基督教的关系仍有争议,但很多人都能从他的艺术作品中感受到宗教对他的影响。在一幅早期的玛丽莲·梦露丝网印刷作品中,巨大的金色画布中央印着小小的梦露,不禁让人联想到拜占庭圣像。几近被谋杀后,沃霍尔后期的许多作品变得更加黑暗,转向精神层面的思考,经常直接探索死亡和崇高的主题。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沃霍尔在1965年第一次见到瓦莱丽·索拉纳斯,那时她住在曼哈顿下城的格林威治村。许多人都认为她才华横溢,但又非常古怪,这样的混合特质让她完美地融入了沃霍尔的小圈子。她是激进的男性仇视组织——灭绝男人协会(英文缩写S.C.U.M意思为人渣)的创始人和唯一成员,主张所有男人都应当从世界上消失。她和沃霍尔并没有特别亲近,尽管他们有段时间曾一起出入活动,也一起友好工作过。当索拉纳斯第一次拜访沃霍尔工作室时,将自己写作的剧本《去你的吧》带给了沃霍尔,沃霍尔很喜欢,后来还邀请索拉纳斯出演他的电影《我,一个男人》。然而,他们的关系很快急转直下。索拉纳斯遭受精神疾病困扰,1968年时,出现了严重的偏执妄想。她谴责沃霍尔弄丢了自己送他的剧本,认为沃霍尔密谋窃取她的作品。她开始写信控诉沃霍尔,言语也越来越激烈。这一切在1968年6月最终爆发,她带着枪来到沃霍尔的工作室,近距离向他的胸部开枪。子弹打穿了他的肺部,严重损坏了他的多个器官。沃霍尔差点死在手术台上,余生都在手术并发症中度过。枪击事件也在沃霍尔心里留下了创伤,他从此限制人们出入他的工作室,并且开始变得更加疏离和焦虑。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从80年代起,沃霍尔的健康状况就每况愈下,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他病态的瘦弱与苍白。1973年开始,他就一直饱受胆结石的困扰,偶尔会有剧烈的疼痛发作。十多年后,疼痛不仅经常发作,而且愈演愈烈。沃霍尔从小到大都害怕去医院,所以他一直拒绝治疗,选择依靠疗愈水晶来缓解疼痛和其他慢性疾病。到了80年代中期,他的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到不容忽视的地步。沃霍尔的皮肤科医生在获知他的慢性病痛后,坚持让他去做检查,前往多位医生那里就诊。在医生的强势劝导下,沃霍尔开始相信自己的胆囊炎症严重到如果不立刻进行切除手术可能会导致死亡。沃霍尔最终勉强同意住进医院,接受了这场通常情况下安全无风险的胆囊炎手术。手术很成功,但由于沃霍尔多年来放任自己的身体恶化受损,术后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刚从手术麻醉中醒来的沃霍尔看起来状况良好,但这只是假象,他在当天半夜就去世了。他的身体因为几十年累计的压力不堪重负,当然,手术本身难辞其咎——毕竟所有手术都伴随着风险。沃霍尔离世的那天是1987年2月22日,几天后,家人与几个来自纽约的密友为他在匹兹堡的一个拜占庭天主教堂举办了一个小小的葬礼。同年四月,曼哈顿的圣帕特里克罗马天主大教堂举行了一场众星云集的追悼会,有超过三千人参加。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沃霍尔在遗愿中将他巨额财产中的绝大部分捐出,希望创立一个支持艺术发展的基金会,这就是安迪·沃霍尔视觉艺术基金会的由来。虽然基金会不久后就卖掉了他的一些私人物品,但大量沃霍尔未售出的作品得以保存下来,其中很多精品成为了匹兹堡安迪·沃霍尔美术馆的建馆藏品。美术馆还保留了艺术家的各类档案和他大量的“时间胶囊”:610个装满了琐碎工作室杂物的盒子,他后来以一种非常沃霍尔式的姿态宣布这些杂物本身就是艺术品。
安迪·沃霍尔美术馆是四座匹兹堡卡内基博物馆中的一员,由迪亚艺术基金会、安迪·沃霍尔视觉艺术基金会和沃霍尔早年求学的卡内基学院合作创立。1989年首次对外宣布建立美术馆的计划之后,1994年5月正式开馆。时至今日,安迪·沃霍尔美术馆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沃霍尔艺术品和档案材料收藏,藏品涵盖了他的一生与整个艺术生涯。同时这也是北美规模最大的专门为一位艺术家而设的博物馆。“成为安迪·沃霍尔”展览中的所有作品均来自安迪·沃霍尔美术馆。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出生
安迪·沃霍尔1928年8月6日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原名安德鲁·沃霍拉。匹兹堡是一个大量生产钢铁的工业重镇,街道常常被烟雾笼罩。沃霍尔出生在一个来自当今斯洛伐克的喀尔巴阡—卢森尼亚的移民家庭,是三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他们一家虔诚地信仰拜占庭天主教,每周日都去教堂礼拜。他的父亲安德烈是一名搬家工人,母亲朱莉娅则从事家政清洁工作,同时挨家挨户地贩卖手工艺品补贴家用。尽管工薪家庭的收入微薄,但父亲安德烈在家庭开销上十分节俭。他很早就笃定,儿子沃霍尔是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安德烈在沃霍尔只有13岁时就离世了,但当时家里的积蓄已经足够把沃霍尔送进大学。沃霍尔在奥克兰南部边缘的中产阶级社区长大,这为他接受卡内基学院的艺术教育提供了便利。即便如此,沃霍尔日后很少谈及他在匹兹堡的成长经历,回乡次数屈指可数,并经常对记者谎报他的出生地。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童年时期的绘画与艺术熏陶
沃霍尔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傲人的艺术天赋,他的天赋也得到了家人和老师认可。在家乡匹兹堡的福尔摩斯小学,课程安排深受20世纪初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涵盖了基础的艺术课程。对于时常连玩具甚至收音机都负担不起的拮据家庭而言,“艺术”是母亲朱莉娅·沃霍拉滋养孩子好奇心的最佳选择。8岁时,一场严重的风湿热让沃霍尔卧床数周,并在随后多年间持续被并发症困扰。少年沃霍尔不得不常年待在室内,母亲也建议他避免激烈的室外运动。为了给自己找乐子,沃霍尔开始沉浸于给填色书上色或是临摹漫画书这类带有艺术创造色彩的活动,这些童年趣味也能在他最初的波普创作中略见一斑。也是从这个时期起,他开始使用家里的相机,在哥哥为他在地下室搭建的暗房中探索冲洗照片的乐趣。沃霍尔还是一个狂热的电影迷,常常通过为邻居们画肖像来赚取电影票钱,甚至偷偷溜进影院。后来,朱莉娅给儿子买了一台家用投影仪,这个当时的先进科技产品对沃霍尔一家而言可谓奢侈品。最终,沃霍尔凭借过人的天赋被卡内基学院录取,接受系统的艺术训练。在卡内基学院中,沃霍尔还接触到众多博物馆与文化机构的艺术收藏,受到不同门类的古典艺术熏陶。这些场馆还不时举办巡回展览,让沃霍尔有机会领略到从文艺复兴大师到毕加索——他最钟情的艺术家之一——的艺术魅力。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高中和大学
十几岁时的沃霍尔就读于申利高中,在那里,他的艺术天赋更加凸显。少年沃霍尔的生活略显孤独,柔弱的举止使他与周遭的同龄人格格不入。少数几个与他亲近的朋友也通常是同样被孤立的局外人。也是在这个时期起,沃霍尔开始对自己糟糕的皮肤产生严重的焦虑,困扰了他的一生。高中时的沃霍尔是个成绩总是高于平均水准的优等生,尽管最终并未因为醉心学术出名。当时学校有一个项目,确保那些有前途的学生们在参加二战之前顺利升入大学。沃霍尔是项目的受益者,在十六岁时高中毕业。他申请了卡内基理工学院,成为了家中第一个上大学的人。沃霍尔主修图像设计,这个更名调整后的专业追随了包豪斯的传统,打破了纯艺术和实用艺术之间的壁垒。有一门课给这位开始崭露头角的艺术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巴尔科姆·格林教授的“艺术与文明”,这门课探讨了艺术在不同时间和地域承载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这在仍由现代主义主导的当时早早为沃霍尔注入一针后现代主义强心剂。然而,一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沃霍尔在大一结束后差点被退学,因为他在学校必修的人文课程中表现不佳,糟糕的写实绘画技巧也被几位教授诟病。他因此必须参加课后补习班,并在暑假期间创作更多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的质量将决定他是否能留在学院里。描绘哥哥农用卡车的画作最终挽救了他的学业,甚至为他赢得了一个小奖项。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朱丽娅·沃霍拉
沃霍尔的父亲在其童年时期大多是缺席的,因为他是一位体力劳动者,常常离家数周去往全国各地的建筑工地工作。母亲朱莉娅(原名扎瓦基)承担了大部分的抚养责任,正因如此沃霍尔从小就对母亲格外依恋。母亲对他艺术才华的培养也是功不可没。当年轻的朱莉娅还居住在欧洲的时候,她在大家眼中就是一位勇敢聪慧的女性,村庄里原本传统上由男性负责的工作——例如为房屋进行装饰涂色,或者加入教堂合唱队——她都样样在行。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她将自己古灵精怪的审美传给了儿子。移居美国之后,她继续发挥着她的艺术才华,并以此为家庭增加额外的收入,例如将黄桃罐头改制成金属花束,然后挨家挨户地推销。一些学者认为这样的家庭氛围与业余艺术品的制作经历,影响到了之后沃霍尔的金宝汤罐头绘画。母亲从小就鼓励沃霍尔的艺术爱好,尽管家庭经济状况不佳,还是用微薄的收入为孩子购买绘画材料。1949年沃霍尔搬到纽约不久之后,朱莉娅也搬到家中,一直到她1972年去世前母子俩基本上都居住在一起。这段时期,沃霍尔不时与母亲合作,将她充满装饰性的花体字运用到自己的商业插画之中,甚至曾经拍摄了一部以她为主演的影片。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五十年代的商业创作
沃霍尔艺术生涯中最不为人熟悉的阶段,就是他在五十年代的商业插画创作。1949年初到纽约时,他的身上只有两百美元。他立即开始挨个联系各个机构的艺术总监,希望他的作品集能够得到赏识。他的风格引起了《魅力》杂志艺术总监的注意,很快拿到了第一个插画委托。随后,沃霍尔的插画订单源源不断。当时,广告行业刚刚开始意识到大胆夸张的图像所蕴含的能量,也为新一代的插画师指明了方向。而沃霍尔的艺术坚持与他充满戏剧性的坎普风格使他很快脱颖而出。他收到了一系列委托,包括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专辑封面、《哈泼斯杂志》的插画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广告图。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也许是他从1955年起为著名鞋履品牌“I·米勒”所做的设计。沃霍尔极为夸张又充满女性魅力的线条与这个品牌全新的抓人眼球的高调营销策略一拍即合。这些广告图被刊登在《纽约时报》上,沃霍尔因此名利双收。他成为了“鞋业达芬奇”,并继续绘画鞋类广告长达数年之久。沃霍尔在绘制商业插图时使用了涂印技术,一种将一张纸压在另一张纸上来转印墨水的基本印刷技法,不仅能让他画出醒目、不连贯的轮廓,更让他得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不同的版本。这也许就是沃霍尔后来运用的丝网印刷以及其他机械创作技巧的源头。五十年代起,沃霍尔为邦威特百货公司设计了一系列展示橱窗。到六十年代初,沃霍尔的橱窗设计已经有了鲜明的个人风格,通常将放大的漫画图像和商业广告融合在一起展示,尽管这些陈设不是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呈现,也可以被视为安迪·沃霍尔最早的波普画作。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试镜
1964年,沃霍尔的新工作室在纽约47街落成,这座声名显赫的“银色工厂”日后成为了纽约炙手可热的文化地标。沃霍尔以别有趣味的拍摄方式记录下工厂的访客,这些独特的动态肖像构成了“试镜”系列影片。沃霍尔首先将镜头对准了自己的助手杰拉德·马兰加,这位年轻人同时也是一位颇有抱负的诗人,他想从这些静帧图像中挑选一张作为自己诗集里的肖像。坐在镜头前的马兰加给沃霍尔带来了灵感,他发现成片中削弱背景的静态画面非常具有吸引力。
“试镜”系列因而特意采用了极简的构图。沃霍尔要求每位主角盯着面前的宝莱克斯摄影机,在2分45秒的拍摄时间内尽可能保持不动。通常情况下只有被拍摄者与摄影机独处一室,有一些人选择在镜头前表现得更加活跃,一些人则忍不住发笑,诗人安妮·布坎南难以长时间保持不眨眼以致眼泪滚落脸颊的一幕也为人津津乐道。沃霍尔最终将这些胶片慢速播放成为4分钟的影片,细微的动态被捕捉放大,营造出短暂失真的效果。这些影片的观看体验也略显诡异,观众在拉长的时间里凝视镜头中的双眼,体味到不同程度上的亲密与不适。沃霍尔总共创作了约500部这样的“试镜”作品。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中国之行
1982年10月,沃霍尔在社交名流、艺术藏家萧永丰的邀请下到访香港,参加其私人会所I-Club的开幕,随后短暂游览北京两日。艺术商杰弗瑞·戴奇作为萧永丰当时的艺术顾问帮助他建立起一批包括沃霍尔作品在内的当代艺术收藏,并促成二人相识。沃霍尔在朋友兼摄影师克里斯托弗·马科斯以及其他朋友的陪伴下在会所的开幕派对上与香港的文化精英打成一片。事实上,沃霍尔此次香港之行的确带有商业目的,他希望通过萧永丰结交香港权贵,接收肖像画订单。然而沃霍尔当时未能尽兴而归,注重隐私的香港富商们并不想在同伴、朋友面前公开委托沃霍尔画像。不过他的这次旅行最终没有白费,因为许多香港名流日后造访纽约时都曾联系他订购艺术品。在香港停留数日后,沃霍尔一行飞往北京。1982年的北京并未使沃霍尔感到惊艳,甚至稍显乏味。他们游览了长城、故宫、各种市场等旅游景点,拍摄了一系列照片。但是沃霍尔显然并不是一个观光爱好者,他更想要体验北京的夜生活,寻觅酒吧夜店,虽然他们能够找到的,不过寥寥数家台球厅而已。值得一提的是,沃霍尔在一位传统国画教授的接待下参观了一所市中心的艺术院校,很有可能是当时中央美院位于王府井的旧址。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银色工厂
“银色工厂”最开始被简单地称作 “工厂”,位于曼哈顿中城东47街231号4层。沃霍尔此前的工作室在1963年底被挂牌出售,他本人曾试图购回,但因出价太低而错失了机会。在这之后,沃霍尔和他的助手杰拉德·马兰加不得不花费数周时间,走遍整个城市寻找合适的新空间。当他在1964年1月找到这个宽敞的厂房时,整个空间的状况堪忧,不仅没有灯光,墙皮四处剥落,水泥地板上还有不少裂缝。 而且当时的中城并不是一个热闹的商业区,远离下城的艺术聚落,可谓文化沙漠。但是沃霍尔看到了这个空间的潜质,致力于将这里打造成为艺术中心以及真正意义上的地标。名称中的“银色”其实是沃霍尔用来掩盖建筑老旧的办法。1963年,沃霍尔参加了即将成为超级明星的比利·内姆的剪发派对。他看到内姆的公寓全部装修成了银色,从墙壁到天花板,从浴缸到餐具,整间屋子不是被锡纸覆盖就是被喷上了银色喷漆。沃霍尔于是让内姆把新工作室也装饰成这个风格,尽管刚开始有点犹豫,内姆最后还是欣然同意,因为他很喜欢这个将破旧建筑用银色包裹起来的概念。工作室甚至连窗口都被锡纸包裹着,整个空间就像一个闪光的洞穴。取名“工厂”则是因为这里之前曾是一家制帽工厂。尽管工作室并不是因为沃霍尔的创作方式而得名,这里确实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工厂”——这里变成了一个有着工业制造规模的艺术生产中心,艺术家和他的助理们在这里同时制作大量的丝网画、摄影、雕塑以及电影。此后,“工厂”在曼哈顿城区曾历经多次搬迁。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沃霍尔的私生活
身为一个同性恋者,生活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沃霍尔的同性取向曾是他生活和艺术的驱动力,但这一点往往被大众所忽视,直到最近才引起更多关注。沃霍尔从小身体柔弱,从不参与体育运动和其他被认为属于男孩子的娱乐,而更喜欢拿起画笔或者看起来有些女孩子气的活动打发时间。高中时期的沃霍尔常被同龄人孤立,艺术成为了他的避风港。搬到纽约后,沃霍尔很快融入了那里的同性恋群体。
尤其是在沃霍尔年轻时,在匹兹堡甚至纽约坦诚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可能会受到攻击或者警察的骚扰。虽然沃霍尔从未公开出柜过,但他在公众面前经常表现出一种酷儿气质。沃霍尔对于“坎普”潮流的感知力也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帮助。他的商业作品因其不加掩饰的女性化风格备受赞誉,而他的波普作品也与抽象表现主义中令人不适的大男子主义唱了反调。
不同于大家所想象的,沃霍尔一生中其实有过很多次恋情。形形色色的年轻貌美的男子频繁出入于银色工厂。同性恋群体间的情谊也帮助了他的艺术事业:从四、五十年代聘请他设计展示橱窗的百货商店经理,到他电影中的众多LGBT演员,与沃霍尔共事过的许多人都来自这个群体。《沉睡》,这部可能是沃霍尔最出名的电影,就是直接以他的男友约翰·焦尔诺为灵感创作的。焦尔诺常常酗酒,而沃霍尔则经常服用安非他命。当沃霍尔通宵达旦地工作时,乔诺总是在醉酒后陷入沉睡之中。于是沃霍尔开始在晚上观察他,并对这种长时间不间断的人物观察感到十分着迷。同性恋主题是他作品中一贯的主线,从早期的情色绘画,到之后更公开的带有同性情欲的艺术作品,一些大尺度的电影作品甚至惊动了纽约警察局来搜查他的工作室。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超级明星
1960年代中期,随着沃霍尔在“银色工厂”的电影拍摄规模日渐扩大,越来越多的朋友、演员、合作者以及其他领域往来的人在工作室出入。所谓的“超级明星”是来自沃霍尔工作室的表演团队,从故事片到实验电影,他们是不同类型影片的主角。除了出演沃霍尔的作品,“超级明星”们也构成了沃霍尔的社交圈子,陪他出入各种场合。不过表演天赋显然并不是“超级明星”的重要衡量标准,这个名称其实颇具讽刺意味,因为出演古怪的实验电影完全不是一条通往好莱坞名望的正道,而且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最多也就只能被称得上是小有名气。这些人物大都稀奇古怪并且受到社会的排挤,他们被沃霍尔的圈子所吸引,然后因为自身的古怪特质而被搬上荧幕。这些古怪的特质也带来了圈子内部的争吵与矛盾,因为每个人都想成为头牌明星。简·霍尔泽,也被称为“宝贝简”,通常被认为是第一位超级明星,尽管她很快被伊迪 · 塞奇威克所代替,伊迪也许是这些人之中最出名的。因为不休止的派对、精神压力以及社交矛盾,沃霍尔更换超级明星的频率越来越高,甚至曾评论他认为这些演员都是可以互换的。知名度最高的超级明星包括泰勒·米德、乌尔特拉·维奥莱特、英格丽德·超级明星、布里吉德·柏林等等。沃霍尔在1968年遭到枪击之后,渐渐收紧了出入工作室的门禁,“超级明星”的时代也逐渐落幕。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沃霍尔与音乐
尽管提及沃霍尔,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波普画作,但他其实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全才艺术家。他的艺术实践涵盖雕塑、电影、摄影,甚至人至中年跨行成为一名音乐制作人。沃霍尔并没有任何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即便他的母亲曾是唱诗班一员。也许是希望能将他的波普美学推向尽可能多的领域,在六十年代中期,沃霍尔就已经在考虑如何将乐队演奏融入他的银色工厂。1966年,沃霍尔在Café Bizarre第一次看到摇滚乐队“地下丝绒”的演出。他们的音乐以尖锐刺耳的不和谐著称,很多观众甚至怀疑他们到底会不会演奏乐器。沃霍尔则立刻被他们的低保真音乐审美所吸引,第二天就签下了这只乐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沃霍尔为他们安排了多场演出并制作了他们的第一张专辑。然而,这种合作关系并没有持续多久。沃霍尔开始对代理乐队感到厌烦,乐队成员们也认为他对乐队管理不善。1967年6月,地下丝绒与沃霍尔分道扬镳。
这并不是沃霍尔与音乐人的唯一一次合作。沃霍尔曾多次收到专辑封面的设计委托,合作歌手包括艾瑞莎·富兰克林、戴安娜·罗斯、丽莎·明尼里和约翰·列侬。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故事发生在1969年春天,滚石乐队的米克·贾格尔找到沃霍尔,想要委托他为滚石乐队1971年的专辑《小偷小摸》设计封面。沃霍尔的设计十分大胆:专辑上印着一张穿着牛仔裤的男人照片,裤子上的拉链随时等待被拉开。1984年,在沃霍尔为MTV制作电视节目的时候,他还担任了摇滚乐队汽车合唱团的单曲“再次问候”音乐录影带的导演。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首批波普艺术作品与首次展览
在使用绘画装置作为他的橱窗展示作品的一部分之后,沃霍尔开始将这些主题和技法运用到全新的、纯粹波普艺术作品中。1961年下半年,他以一些耳熟能详的角色为主题创作了一组手绘作品,包括了超人、大力水手、蝙蝠侠等等。但这种围绕漫画题材的创作并没有持续很久,或至少起初时是如此。在参观声名赫赫的利奥·卡斯特里画廊时,沃霍尔看到了他们最新代理的艺术家之一,罗伊·利希滕斯坦的作品。据说,当沃霍尔发现有人比他更早利用漫画创作波普艺术时,他感到很沮丧。于是他开始寻找新的主题和绘画模式。这一时期的一幅著名作品中,沃霍尔刻意使用了粗糙的手绘风格,用墨点和阴影线涂抹出可乐瓶。不过,在与几个朋友和同事讨论过后,沃霍尔决定放弃这种脏乱的风格,转而创作类似广告效果的光鲜亮丽的图像。到这一年年底,沃霍尔已经积累了足够多风格各异的作品,吸引众多艺术爱好者定期到他的工作室参观。而下一个挑战是找到一个愿意出售这些作品的画廊。虽然纽约的画廊将他拒之门外,但转年秋天,洛杉矶费鲁斯画廊的老板们给了沃霍尔希望,金宝汤系列作品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初沃霍尔还有些犹豫,但当老板告诉他很多名人时常光顾他们的画廊时,沃霍尔动心了,显然,他被骗了。沃霍尔的首次画廊个展,在1962年7月开幕。巧合的是,就在这次展览之前,沃霍尔创作出了他最具突破性的艺术品之一,巨大的画布被两百张完全一样的一美元钞票铺满,这也是他首次尝试丝网印刷。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金宝汤罐
沃霍尔曾称,他对金宝汤这一主题的兴趣源于他的童年,当时他的家人几乎每天都吃这种食物。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这可能是沃霍尔在为自己的经历添油加醋。20世纪30年代,仍然被认为是一种奢侈食物的汤罐头显然不太可能经常出现在来自工人阶层的沃霍拉一家的餐桌上。然而到了六十年代,这种汤罐头打入普通中产阶级餐饮市场,随着新型大众传媒和电视广告的出现,变得无处不在。它成为了一个象征,所代表的简单便捷的生活体验使几乎每一个美国人都感到亲切,这也正是这个品牌吸引沃霍尔的原因。传闻有一天,两个朋友来拜访沃霍尔,沃霍尔沮丧地抱怨到,罗伊·利希滕斯坦已经靠漫画作品名声大噪,而这正是自己一直在做的波普艺术。沃霍尔向他的朋友们寻求新的灵感。一人提议称,关键是要找到大家耳熟能详的标志,一个“像金宝汤那样的东西”。第二天,沃霍尔的家里就摆满了所有口味的金宝汤产品。第二年,当一个潜在艺术品商登门拜访时,沃霍尔告诉他,这些汤罐头是肖像画,是人类主体和商业产品的典型融合。那年春天,他总共创作了32幅不同口味的金宝汤罐头画。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梦露
1962年夏天,沃霍尔正忙于筹备他在纽约的首次波普艺术作品个展。虽然他早已利用漫画和商业产品进行波普主题创作,但这一年沃霍尔的波普实践有了一个显著转变,他开始使用丝网印刷技术。丝网印刷使沃霍尔能够快速、大量地制作充满光泽,富有戏剧性的图像,正如他一位助手所描述的那样,“产生干净的、塑料般的图像效果”。沃霍尔进行了很多丝网印刷实验,包括把一张伊丽莎白·泰勒头像的公关照片放大到丝网印刷画布上,使这位女星转变成为一个商业产品,打上了沃霍尔的烙印。据我们所知,这是沃霍尔的第一幅丝网印刷肖像。
但显然这次纽约个展的丝网印刷作品中,有一位绝对主角,那就是玛丽莲·梦露。半数以上的丝网印刷画布上出现了这位魅力女神的身影,在一件大尺幅双联画中,梦露的头像被复制了100次。观众进入展厅第一眼看到的是展览入口处的另一幅著名作品。一块巨大的金色画布中央印着小小的梦露像,仿佛闪烁着宗教圣光。沃霍尔画作中的梦露形象来自这位女明星为电影《飞瀑怒潮》所拍摄的一张宣传剧照。沃霍尔选择梦露作为描绘主题很难称得上眼光独特——在20世纪50年代,许多文艺从业者都为玛丽莲·梦露热感到痴迷,其他波普艺术家也在他们的作品中探索了这位标志性巨星的再创作可能性。尽管沃霍尔对梦露的兴趣无疑是出于美学意义上的选择,但也饱含着他的个人色彩。这位波普艺术家是个狂热影迷,而梦露在1962年8月的悲剧离世激发了他创作这套丝网印刷作品的灵感。沃霍尔后来指出,这套作品也可以归于他随后一年创作的沉痛的“死亡与灾难”系列之中。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沃霍尔与宗教
沃霍尔一生都信奉宗教,尽管有时这点并不明显。他成长在拜占庭天主教家庭,宗教习俗和仪式与当时在匹兹堡移民中更常见的罗马天主教有很大的不同。也许宗教带来的影响,更多的是让他意识到自己与同龄人之间的差异。沃霍尔似乎一直都保持着去教堂的习惯,虽然也只是断断续续。一些报道称,他在50、60年代几乎从未参加过教堂礼拜,但在1968年差点被谋杀后,他决定再次回归宗教。即便如此,他与宗教信仰之间的联系与他生活中的许多其他方面一样难以捉摸。他经常在周日去教堂礼拜,但一般只停留5到10分钟,似乎建筑的美学和盛大的仪式更能引起他的兴趣。尽管他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堂仪式心存敬畏,但是一旦被问起是否信仰宗教,甚至是否相信上帝这样的问题时,沃霍尔经常会给出模棱两可的答案。而且显然,他夜夜笙歌的生活方式和离经叛道的艺术创作也很难与一个虔诚的信徒相提并论。沃霍尔同时还被各种各样的迷信和新纪元灵性所吸引,比如相信疗愈水晶可以治病,这让他的宗教信仰更加复杂。尽管沃霍尔与基督教的关系仍有争议,但很多人都能从他的艺术作品中感受到宗教对他的影响。在一幅早期的玛丽莲·梦露丝网印刷作品中,巨大的金色画布中央印着小小的梦露,不禁让人联想到拜占庭圣像。几近被谋杀后,沃霍尔后期的许多作品变得更加黑暗,转向精神层面的思考,经常直接探索死亡和崇高的主题。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瓦莱丽·索拉纳斯枪杀未遂
沃霍尔在1965年第一次见到瓦莱丽·索拉纳斯,那时她住在曼哈顿下城的格林威治村。许多人都认为她才华横溢,但又非常古怪,这样的混合特质让她完美地融入了沃霍尔的小圈子。她是激进的男性仇视组织——灭绝男人协会(英文缩写S.C.U.M意思为人渣)的创始人和唯一成员,主张所有男人都应当从世界上消失。她和沃霍尔并没有特别亲近,尽管他们有段时间曾一起出入活动,也一起友好工作过。当索拉纳斯第一次拜访沃霍尔工作室时,将自己写作的剧本《去你的吧》带给了沃霍尔,沃霍尔很喜欢,后来还邀请索拉纳斯出演他的电影《我,一个男人》。然而,他们的关系很快急转直下。索拉纳斯遭受精神疾病困扰,1968年时,出现了严重的偏执妄想。她谴责沃霍尔弄丢了自己送他的剧本,认为沃霍尔密谋窃取她的作品。她开始写信控诉沃霍尔,言语也越来越激烈。这一切在1968年6月最终爆发,她带着枪来到沃霍尔的工作室,近距离向他的胸部开枪。子弹打穿了他的肺部,严重损坏了他的多个器官。沃霍尔差点死在手术台上,余生都在手术并发症中度过。枪击事件也在沃霍尔心里留下了创伤,他从此限制人们出入他的工作室,并且开始变得更加疏离和焦虑。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死亡
从80年代起,沃霍尔的健康状况就每况愈下,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他病态的瘦弱与苍白。1973年开始,他就一直饱受胆结石的困扰,偶尔会有剧烈的疼痛发作。十多年后,疼痛不仅经常发作,而且愈演愈烈。沃霍尔从小到大都害怕去医院,所以他一直拒绝治疗,选择依靠疗愈水晶来缓解疼痛和其他慢性疾病。到了80年代中期,他的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到不容忽视的地步。沃霍尔的皮肤科医生在获知他的慢性病痛后,坚持让他去做检查,前往多位医生那里就诊。在医生的强势劝导下,沃霍尔开始相信自己的胆囊炎症严重到如果不立刻进行切除手术可能会导致死亡。沃霍尔最终勉强同意住进医院,接受了这场通常情况下安全无风险的胆囊炎手术。手术很成功,但由于沃霍尔多年来放任自己的身体恶化受损,术后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刚从手术麻醉中醒来的沃霍尔看起来状况良好,但这只是假象,他在当天半夜就去世了。他的身体因为几十年累计的压力不堪重负,当然,手术本身难辞其咎——毕竟所有手术都伴随着风险。沃霍尔离世的那天是1987年2月22日,几天后,家人与几个来自纽约的密友为他在匹兹堡的一个拜占庭天主教堂举办了一个小小的葬礼。同年四月,曼哈顿的圣帕特里克罗马天主大教堂举行了一场众星云集的追悼会,有超过三千人参加。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
安迪·沃霍尔美术馆
沃霍尔在遗愿中将他巨额财产中的绝大部分捐出,希望创立一个支持艺术发展的基金会,这就是安迪·沃霍尔视觉艺术基金会的由来。虽然基金会不久后就卖掉了他的一些私人物品,但大量沃霍尔未售出的作品得以保存下来,其中很多精品成为了匹兹堡安迪·沃霍尔美术馆的建馆藏品。美术馆还保留了艺术家的各类档案和他大量的“时间胶囊”:610个装满了琐碎工作室杂物的盒子,他后来以一种非常沃霍尔式的姿态宣布这些杂物本身就是艺术品。
安迪·沃霍尔美术馆是四座匹兹堡卡内基博物馆中的一员,由迪亚艺术基金会、安迪·沃霍尔视觉艺术基金会和沃霍尔早年求学的卡内基学院合作创立。1989年首次对外宣布建立美术馆的计划之后,1994年5月正式开馆。时至今日,安迪·沃霍尔美术馆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沃霍尔艺术品和档案材料收藏,藏品涵盖了他的一生与整个艺术生涯。同时这也是北美规模最大的专门为一位艺术家而设的博物馆。“成为安迪·沃霍尔”展览中的所有作品均来自安迪·沃霍尔美术馆。
本语音导览由三联·中读录制